中国画的笔性2013-11-13
author:买鸿钧

中国绘画是一种涵盖东方哲学观念、伦理观念、文化精神、美学思想、人文情怀的综合艺术,历经数千年的衍变发展渐渐形成一套流传有序、体系完备而又丰富多姿、灵活多变的程式、规范和表现规律,以其特有的审美和表现方法成为与西方美术迥异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世界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美术与西方美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体系,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上西方艺术是直观的、客观的,是建立在科学基础的认识论上的,而东方艺术则重主观、重表现、重意识、崇尚写意精神,是一种形而上的美学观念。两种不同的审美取向,导致了两者在技术手段与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西方绘画要求造型精确,与中国意象式的造型观念大相径庭;西方画以物言物,中国画则是借此言彼,借景抒情,在画面的表现上崇尚“气韵生动”,注重画面内在的精神气息。借鉴、学习西方美术优秀的东西无可非议,但用西方的审美标准去衡量中国画就不可取了,其带来的负面作用导致了中国画固有的笔墨精神和文化精义的流失。时代的多元化允许有各种形式、各种门类的艺术存在,但任何一种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上,不能脱离其民族性、地域性,一旦脱离其固有的生存环境将会变得面目全非。

要画好中国画、品评中国画,一个永远不能绕开的话题就是毛笔。英语字典中对毛笔的释义是“刷子”,这个直白的定义正好也解释了外国人不能理解“毛笔”的含义如同他们不能理解中国画一样。实际上,毛笔区别于一切硬笔和排笔,具有尖、圆、齐、健的特点,因其大小、长短、粗细、软硬的不同生发出不同的功用,产生的效果也会因使用者心性、禀赋、学养、修为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同一人,使用毛笔也会因环境、地域、材质、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毛笔在表现方面的丰富性充分体现出书画家千差万别的人格因素和艺术特色。而在今天的很多中国画家手中,毛笔居然也变得简单起来,仅仅成了描摹物象的铅笔了。毛笔“传情达意”的功能在今天已经被“洋化”了的种种意识挤到了边缘,诸如“笔能杠鼎”“如锥画沙”“点如坠石”等具有抽象意义的笔墨、线条,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取而代之的是喷、刷、涂、抹、制作等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传承千年的毛笔到我们手里已几近丧失了其特性和功能。

  ……

部分省略

 

"MS Mincho"'>  当我们提到明末清初金陵画坛时,自然会想到由张庚《国朝画征录》中以龚贤领衔的“金陵八家”。但是,这种说法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在明末清初的复古思潮之中,金陵活跃了一大批职业画家,“金陵八家”其实最早是由周亮工品评,真实构成是张修、谢成、樊沂、吴宏、高岑、樊圻、胡慥、邹喆[5]。他们全是职业画家,虽在早期可能师承宋元的文人画传统,如邹喆之父邹典来自吴门,多习元四家,尤其是黄公望的笔法,继承了很多吴门画派的传统。因此,邹喆早年自然沿袭家法,在绘画中多有元代文人画之笔法表现。高岑早年师从的陈丹衷、朱翰之都是文人画家,故其早年的山水画多为元人散逸之笔。但当他们的画风成熟之后,职业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塑形能力使他们的山水画写实意味增强,自然与文人业余画家渐次拉开距离。而且这些职业画家多投入到对金陵名胜风物的描绘,创作了大量的金陵胜景图[6],这些实景山水酝酿了金陵画坛独树一帜的画风特色。

 

……

部分省略